创新与传统的碰撞——苏州评弹《吴语话江南》

分享到:0
徐韫致

2019年10月17日晚,“戏曲进校园——2019校园戏曲节”系列活动之一《吴语话江南》,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圆满完成演出。发源于“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为观众献上了一曲曲琴韵悠扬、丝丝入扣的评弹剧目。此次演出也是吴中区评弹团自2016年6月之后,再次重返清华园,将独具江南风韵的评弹文化,如一阵和煦明媚的清风般,吹拂了微凉的北方秋日,温暖了在场500余名同学和老师的心田。

苏州评话以长篇故事为主,分回逐日连说。本次演出主要由6个曲目组成,其中1场开篇,1场短篇,4场长篇选回。苏州弹词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

开篇一曲婉转悠扬的《姑苏好风光》,6位身着旗袍、手抱琵琶的水乡姑娘风姿绰约,娓娓道来,将苏州的四季画卷,在观众面前缓缓铺开,令人仿若身临其境,满心舒畅,逃离尘世,涤荡去忙碌之后的疲惫。《孟丽君》选回“相府论婚”讲述了女扮男装拔得头筹后的孟丽君被老相爷看中,欲牵线将女儿许配予她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哭笑不得。《文武香球》选回“搭救龙生”展现了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式”家族仇恨背景下,张桂英与龙官宝爱恨交加、勇敢追爱、以智取胜的故事。短篇评话《知音》,还原了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与钟子期命运相会,但又抱憾死别的感人至深故事。《大红袍》选回“叫船”,以松江抢修海塘期间发生的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为民造福的海瑞精神。《白蛇传》选回“闹公堂”,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带大家重温经典。

苏州市吴中区是苏州评弹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的艺术家们以自身为桥梁,用惟妙惟肖、韵味浓郁的苏州方言,以专业的态度与敬业的精神,继承并传播苏州评弹文化这一起源于苏州、流传于江、浙、沪一带、具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明珠,生动演绎出了苏州评弹的“说、噱、弹、唱”。

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于1972年建团,现有演员28名,其中国家一级演员5人,国家二级演员1人,形成了以中年演员为骨干、青年演员为继承的团队。本次在清华的演出也可谓阵容强大,国家一级演员陈琰、马志伟、陆人民、张建珍、钱国华,国家二级演员莫桂英,优秀青年演员陈康瑜、沈瑜、吴斌、陈馨怡、顾思洁、王一凡、马净芳、金文娟等同台献艺,为观众带来了难忘而珍贵的评弹剧目,赢得了阵阵掌声。六曲终了还意犹未尽,陈琰和张建珍两位艺术家返场演出,演绎了《孟丽君》选段“相府论婚”后篇——“两女成亲”。演员们长年坚持深入基层演出,每年演出达3000多场,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创作整理和改编了许多长篇、中篇、短篇和开篇曲目。

十年磨一剑,吴中区评弹团用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不忘初心的传承精神,坚持着“吴中人说吴中事,唱吴中人”,将曾经发生在吴中大地上的古老故事,用惟妙惟肖的评弹艺术方式,致敬与弘扬经典文化。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以评弹艺术为代表的一系列传统文化形式将在新青年、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是清华大学“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初衷与意义。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