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力量的生命和音乐” ——壮年的贝多芬及作品讲解与赏析音乐会

分享到:0
撰稿:学生记者 王姗姗 供稿:艺术教育中心

       伴着冬日的小雨,盛原老师如约来到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11月20日晚,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盛原在蒙民伟音乐厅为观众带来“完全贝多芬”第二讲。第一讲是青年时代贝多芬,本次演讲则是关于壮年时期,或者是学者们定义的成熟期的贝多芬及其在此期间他的作品的赏析。

879B9060.jpg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贝多芬的书信贯穿了整个演讲,盛原老师以诵读贝多芬给两个兄弟的书信,即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开场。这封未寄出的信写于1802年,也就是贝多芬被耳疾折磨六年之际。六年来,时好时坏的病情让贝多芬对未来的生活在希望和绝望中徘徊,折磨着他的内心。而生性喜爱与人交往的他为了不使病情被周围朋友发现而不得不离群索居,使得他不被朋友们理解,让朋友们觉得他性格乖戾。“孤独痛苦的贝多芬也像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主人公一样想到了死亡“,盛原老师继续为大家解读这封信,”但是“艺术”,艺术家的使命感留住了他。“

879B9091.jpg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在贝多芬感到耳朵出现问题的前三年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钢琴奏鸣曲,盛原老师介绍了其中一首由贝多芬亲自命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并请来了他的学生,年仅十四岁的北京盲人学校学生刘浩为观众演奏这首曲目。以庄重缓慢的乐段开始,再进入快板的第一乐章,徐缓优美的第二乐章,回旋的第三乐章以及贝式结尾,刘浩同学的演奏仿佛再现了年轻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悲怆,而又对生命对未来充满向往,抑制不住的热情顽强的生命力和英雄式的坚强意志。乐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掌声持久不息。而盛原老师也寄语刘浩,虽然看不见光明,但仍希望他能乐观进取,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大家记住他的演奏和音乐。现场再次响起了鼓励的掌声。

879B9101.jpg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盛原老师继续为大家念贝多芬的信,信的后半段,贝多芬叙述了支持他活下去的另一个理由,道德——“道德使我在苦难中得以超脱”,而在写完这封遗嘱后,贝多芬似乎豁然开朗,不畏惧死亡,又何惧苦难和折磨。1802年也被后来的学者们成为贝多芬各个时期的分水岭,在此后的十年间诞生了许多广为人知的英雄主义作品,他希望用自己的痛苦给大众带来安慰,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从这年之后,贝多芬在与朋友的通信中坦陈了自己的耳疾,但也表明了对命运的英雄气概以及对现实的认同。这些通信中就有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让我屈服”,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盛原邀请到青年钢琴演奏家王天阳大家带来“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暴风骤雨般的敲击,命运的庄重严肃让人震撼,富有力量的敲击也象征了对残酷现实命运的反击和斗争王天阳激情的演奏感染并激励着现场的每名观众。

879B9133.jpg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接着盛原老师亲自为大家示范了不同感情的创作动机和音型,并请来他的学生邢必果演奏《‘黎明‘钢琴奏鸣曲》,这部写于1804年的作品,也是贝多芬成熟期的作品之一,给人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信念,而第三乐章更是描绘了黎明初现,曙光在前的意境。这首明澈的乐曲也给现场注入了清新和来自大自然的力量。

       接着,盛原老师又给大家读了贝多芬著名的信——致不朽的爱人,并且讲解了在贝多芬壮年时期的一份真挚却没有结果的爱情。1812年被学者考证为贝多芬写这封信的时间,对1802年-1812年间壮年贝多芬的讲解伴随着这封书信在观众们的掌声中结束,而贝多芬的形象在盛原老师的讲解中也变得立体起来,他不再仅仅是如“命运交响曲“般的英雄形象,他也曾向生活和现实妥协,也曾低落痛苦,但是他也奋斗,也享受和珍惜生活,也爱别人也希望被爱,正如他作品的丰富感情和表现力一样多彩。这是一场富有力量的演讲,每一位观众都能从贝多芬的书信和他的奋斗历程,尤其是他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正能量。来自北大的黄同学说,一直很喜欢盛原老师,听完今天的讲座,让我对接下来的考试和生活都充满信心了。这或许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