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周年纪念版亮相清华

分享到:0
撰稿:学生记者 刘晨云 供稿:艺术教育中心

       2015年5月16日晚,“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在蒙民伟音乐厅成功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雅致的古典艺术视听盛宴。

       本场演出是“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为纪念首演一周年而上演,是杨青先生的团队第三次出现在清华大学。2014年5月17日清华首演的巨大成功,使得再次回归清华的这场演出备受期待。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本次演出的曲目皆选自《四库全书》,并且重新谱曲,以古琴弹唱的形式,分为君子篇、淑女篇和家国篇共十二曲目,多角度向观众朋友们展现风雅颂的独特魅力。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君子篇,弹唱了《关雎》、《淇奥》、《出其东门》、《绿衣》四篇。其中《关雎》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各种文章和各大影视剧中频频出现的一句诗文;《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其东门》中的“虽则如云,匪我思存”都是常见名句,由杨青老师亲自演唱的《绿衣》是悼亡诗的开山之作,表达出了具有优秀品格的女子值得被一直铭记的观点。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淑女篇,演奏了《月出》、《汉广》、《卷耳》、《蒹葭》四篇。《月出》伴美人而生,《汉广》因距离萌生出更为朦胧的美好爱情,《卷耳》是相思病产生的象征,入选中学课文的《蒹葭》则是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家国篇,精选了《击鼓》、《女曰鸡鸣》、《鹤鸣》、《般》四篇。第一曲目《击鼓》就由杨青老师进行弹唱,在杨老师的娴熟的琴艺和略带沧桑的嗓音配合中尤为击中观众内心最美的承诺之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女曰鸡鸣》展现出在最平淡而不平庸的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生活,《鹤鸣》中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一直以来的名言佳句,在最后的《般》中恢弘气势展现出平定天下的欢欣鼓舞。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除了《绿衣》和《击鼓》是由著名古琴艺术家杨青老师演唱,其他十首琴歌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女中音歌唱家张卓女士演唱,她沉稳的气息、略带苍凉的嗓音和良好的舞台掌控能力完美地表现了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三个篇章中分别以粉衣佳人、白衣丽人和红衣巾帼的形象出场,并在最后一曲《般》结束时,她现场挥毫书写了“风雅颂”三个大字作为祝福。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这场演出大大加分的还有青年文化学者曹雅欣的文化主讲,三场解说中,不论是红衣还是紫衣或者说白衣,都是华美而不艳俗,配合其娓娓道来富含感情的故事,非常有画面感。

       “感觉自己就是文盲啊,太多字不认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二学生李颖同学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我们也就学过《关雎》和《蒹葭》,其他的一些名篇,之前或许听过其中的名句,但是在今晚之前,我是真的不太清楚具体出自哪一篇的,感觉自己对于传统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还需要不断地接触和学习,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另外的话,大屏幕的画面配合很美丽,古典服装也非常漂亮,很喜欢!最喜欢的是诗文解说,特别有代入感,还能帮助观众理解其中的故事。”

       来自人文学院历史系的研究生杨同学说:“我本身就是学习这时代的历史的,对相关的历史文化很有兴趣。琴颂诗经,将穿越千年的古代经典通过古琴的艺术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情感透过古琴的音韵完整的表达了出来,在听觉上给人余音绕梁的美好享受。诗经作为国学的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阅读,诗经的时代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诗经的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早已融入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有着永恒的精神价值。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需要走进经典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高雅品味,这不只是时代的要求,更应该升华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觉!”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