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乎?浊乎?

分享到:0
张蕾

      澡堂是老北京人记忆里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承载了一代人的生活日常和社会的时代变迁。那时候,去澡堂"泡池子"的,大多是胡同里的街坊邻居。大伙儿们在泡澡之余,同时进行着热闹的社交活动。侃大山,下象棋,斗蛐蛐,身心无不感到自然、舒坦。

      近日,话剧《澡堂》将这一北京特色民俗搬上了蒙民伟音乐厅的舞台。“舞台上的演员们仅裹一条浴巾,赤裸相对,踏入了”明德池”中。在缭绕的蒸汽和喧闹的人声之下,一幅鲜活的人生百态之景俨然重现。

      这是一家穿越了历史风雨的百年老澡堂。池子里的水,来自于屋后的一口水井,水质清澈,深受大家喜爱。经营澡堂的是一对父子,他们诚恳老实,一辈子守护着干净的池水。在这池水之中,有被时代击碎的石老师,也有乘着社会浪潮而跃居人上的棒槌;有想要超脱凡尘的四眼,也有极力摆脱父亲影响的“官二代”德东,以及新潮青年武然......

      故事呈现了个体自身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相互交错。改革开放前夕,投资海南盖房的热潮席卷全国。惯于投机取巧的棒槌,深知“大势所趋”的道理,从中大赚了一笔。随后是震惊全国的工人下岗大潮,人们的生活变得难以为继,澡堂的光景也大不如前。生活的忙碌与奔波,弄得人们身心俱疲。奉行“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石老师,却因正直无私,而屡遭排挤。最后在旧城拆迁运动中,澡堂的命数也走到了尽头。

      这部话剧中的“澡堂”,有着强烈的符号化意义。洗澡,不仅是指洗去人身上的污秽,更是指心灵上的净化。在物流横流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人心逐渐变得肮脏和污浊。最让人感到痛心的,莫过于石老师的前后转变。面对病榻上的孩子,他无力救治。一直遵循道德至善的他,竟落得家离子散的悲惨下场。于是,他陷入了极大的困惑和反思之中,其声嘶力竭的呐喊与发问,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这时,现实再一次显现了它的强大力量。对澡堂致命的最后一击,竟是来自于石老师之手。他提出将下水道引注入地下河床,使得清水不复存在,因而澡堂也就永远消失。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也许,这最后一家老澡堂的倒掉,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象征吧。”《澡堂》导演何雨繁如是说。澡堂的没落,或许是时代更迭的必然结果。在宏伟磅礴的时代潮流面前,个体的力量显得如此薄弱,心中的坚守被冲得七零八落。这并非是对时代发展的否定,只是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或许我们也需要时常驻足反思,涤荡心灵。正如剧中老爷子所言,“身心清净,方可为人。”

      老子言,“上善若水。”如今已鲜见纯粹的老澡堂,反而多了许多洗浴中心、豪华会所,物质条件的丰富撩动着人们内心的欲望。面对物欲的诱惑,我们的灵魂该如何安放?心灵又能否得到洗涤?出家后的四眼,曾以为寺庙会是归宿,却最终发现这里仍是人际场所,大家为了住持之位而争相恐后。

      现在,澡堂已不在,人心已浊乎?今天风尘仆仆的赶路人,是否还能找到那口水井?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