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蛇》中的许仙,《赌神2》中的仇笑痴,《宋家皇朝》中的蒋介石……屏幕上的他塑造了一个个经典人物,而戏剧才是他的终极梦想。30年的孤独与探索,演绎莎士比亚、诠释荒诞戏剧,一次次震撼世界剧场。他,是台湾剧场的传奇,世界剧场的荣光——吴兴国。
主讲人:当代传奇剧场 编·导·演 吴兴国(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两次登上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开幕舞台;英国泰晤士报誉为中国“劳伦斯·奥利弗”)
讲座时间:2015年10月19日(周一)下午 15:30-17:00
讲座地点:清华大学大礼堂
免票入场
讲座主题:
此次演讲,吴兴国将分享他创作表演背后的生命故事,并以《李尔在此》为例,谈如何自由地穿越于古今东西之间,最后,他以“溯源”、“相遇”、“出走”,来表达对于戏曲这项非遗艺术珍宝,在科技社会中的传承与发扬不易,亲身说戏,来提醒现代人这不可忽视、美不胜收的中华文化必须经由创新,方能获得复兴。
讲座提要:
1、世界舞台上的当代传奇剧场——以《欲望城国》、《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水浒108-摇滚京剧》为例,展示京剧跨界演绎东西方经典的新创理念;
2、跨步-戏曲与莎士比亚跨越时空手牵手——讲述改编自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李尔在此》创作心流,这出戏以独角戏演出,一人分饰十角,跨越生、旦、净、丑行当,挑战高难度的表演,结合现场九人乐团演奏;唱、念、做、打以现代剧场节奏呈现。他将个人的生命历练和与传统之间的反叛和纠结情感融入人物李尔王与下一代的冲突,打破东西文化,普遍获得观众心的共鸣;
3、薪创-搭建东西文化桥梁——创办当代传奇剧场30年,历经批判,也收获肯定,希望通过传承,让中国戏曲可以在当代各个国家的舞台上继续展现蓬勃生命力。
关于吴兴国
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男主角 吴兴国
复兴剧校坐科八年期间,专攻武生,因成绩优异保送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就读文化大学期间加入云门舞集,开启对当代表演艺术的初步探索;参与云门舞集演出期间著名的演出有《白蛇传》、《奇冤报》等等。之后即加入陆光京剧队,拜师台湾四大老生之一的周正荣先生改唱文、武老生,渐在京剧界闯出名号。
1986年吴兴国结合一群青年京剧演员,创立「当代传奇剧场」,导演及主演多出融合舞台剧及京剧的作品。创团作品《欲望城国》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一举成功,《欲望城国》成了当代传奇剧场经典剧目,多次受邀于各大国际艺术节演出,包括英国皇家剧院,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尔后,共创作了四出改编自莎士比亚与希腊悲剧经典的戏剧作品,成为传统戏曲艺术发展与创新掌旗的「先锋」人物,每推出新作皆引起热烈的回响与讨论。
吴兴国曾受到英国泰晤士报褒扬:“他使我们想起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立佛”。2001年当代传奇剧场复团作品《李尔在此》,吴兴国一人饰演十角演出一百分钟,跨越生、旦、净、丑行当,独力挑战高难度的舞台表演极限。《李尔在此》大获肯定,曾应邀至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巴黎欧狄翁剧院、丹麦欧丁剧场等十余国公演。2006年受邀至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同台演出《秦始皇》歌剧,表现大受好评。
吴兴国2010年获最高级别文艺奖肯定。2011年法国文化部颁发“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Chevalier)”等重要奖项得主。
【关于当代传奇剧场】
让传统和现代在剧场里接轨
公元一九八六年,一群戏曲演员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优势不再,开始认真思索如何让传统戏曲与现代剧场艺术「接轨」;在吴兴国和一群同样怀抱热情的青年京剧演员共同努力之下,「当代传奇剧场」诞生。
改编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创团作《欲望城国》,将传统京戏的唱、做、念、打融入西方经典,并以剧场形式呈现,成功地颠覆了观众对京剧既有的认知,缔造全新的东方剧场美学。
自创团以来,当代传奇剧场多次应邀赴国外演出,足迹遍及英国伦敦皇家国家剧院、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日本东京亚洲表演艺术祭、丹麦欧丁剧场四十周年庆以及美国史帕雷多艺术节……等等。
【来自世界各地的肯定】
你不仅撼动了自己的传统,你也同时撼动了欧洲莎士比亚的传统!
——Eugenio Barba 〈丹麦 欧丁剧场创办人 暨人类学剧场大师〉
我很好奇什么样不凡的文化,能够培植出像当代传奇剧场这样的剧团和这样的表演艺术家? 从当代传奇剧场的舞台上,我看见了世界剧场的梦想。
——Ariane Mnouchkine 〈法国 阳光剧团艺术总监〉
就算完全不了解莎士比亚剧作的观众,也能够欣赏吴兴国的演出,可以从他的表演之中看到很多不同的视觉上的表现方法,而且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对立关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Kirsten Dahl 〈丹麦《Stiftstidende》报剧评〉
在整个中京剧坛,找不到任何一种像当代传奇剧场所发展出来的殊异表演艺术形式,更找不到任何一位像吴兴国这样全面的优秀演员。
——Yasmina Proveyer 〈巴西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与京剧硕士〉
《李尔在此》是伟大的演出!
——德国《每日镜报》剧评
《李尔在此》是有深度的作品,给观众留下思索的巨大空间。
——知名作家 莫言
他是最棒的,全方位、跨领域的;他是前卫的,他走在很前面。
——作曲家 谭盾
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将西方古典戏剧转换成东方戏曲,而是完整的融合。
——Benoȋt André〈法国诺曼底秋季艺术节总监〉
我们从『李尔在此』看到的不只是吴兴国的精彩才华,还是一部浩瀚的文化。
——Guy Magen 〈法国巴黎Robert Desnos 文化中心总监〉
如果艺术节只能邀一出表演的话,我会选择 《李尔在此》!
——Jonathan Mills 〈爱丁堡艺术节 艺术总监〉
从发抖的老人到诡计多端的泼妇,单以眼神就能达到角色的变换。
——《泰晤士金融报》
吴兴国能洞察莎士比亚和京剧中喜剧人物的同构型以及两者对关键人物的刻画,成功地融合了这两种戏剧形式。
——Suzanne Black 〈英国《The List》报剧评〉
这出戏好到令人叹为观止、无法呼吸,尤其最后一幕里李尔王唱诉着被弃于快乐之外的心情,逐渐消失于黑暗中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绝。
——Joyce McMillan 〈英国《苏格兰人》报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