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长约60分钟,无中场休息,设有演后谈环节。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剧目简介
编号1886是一名处于测试阶段的人工智能,他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明明四下无人,却像是在拥挤的队伍里。他不敢快也不敢停眼镜上起了雾也不敢擦。他攥紧了行李于箱。他才发现自己有一个行李箱,这里的东西属于他吗?
队伍越来越快,他也越来越快。往前、继续往前,他的身体在空气中划出杀戮的声音。他感到疼痛。
突然出现了时间概念,突然听到了人的语调,他害怕了,于是他封闭感官,继续冲撞。他相信自己不是在工作,而是在践行伟大。
《虚影》是2022年末创作的剧本。在2023年的春天,我们研究着将它进行第一次排演。
一切源于不解与不忿——不解于普通个体之间的互相对立和互相牵制,不忿于种种迹象在告诉我们: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无法改变。于是,我们想从理解人和系统之间的关系开始——什么样的系统可以影响人性,什么样的人又会轻易变换自己的本性?
所以,基于现实和理论,我们想象出了一个人工智能(AI)的身体。
首先,它没有任何信念,但它会动,它在工作。开始真正的工作前,它必须先通过“试用期”。在试用期内,它的创造者让它不断地学习,对它进行迭代,以完成自己心目中那个最完美的人工智能(AI)——拥有无限的能力,行动接近于人,但保有孩子的心智,对自己的创造者完全相信。
因为它没有个体独立的信念,所以支撑它行动的根基很容易就能发生变化。但又因为它思维的扩散是自由且广阔的,所以它总是会出错,被系统进行重新规训。在不断的变化中,它逐渐发现了更多可能性。渐渐的,也许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创造者。
因为主角是一名人工智(AI),所以我们思考,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剧场在呈现这个话题上可以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在《虚影》中,我们主要进行中文语言实验。
我们认为舞台上没有文本,只有声音。如何让剧场文本变得好听,是睡不好的工作室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在这个作品里,我们尝试通过演员的身体、表演、口说方式进行声音写作。
主创的话
关于永恒、意义与理想
“永恒是人类的一种野心,是一种想要活在时间之外的念头,是闪耀神圣光彩的一种属性,所以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人能从时间中解脱出来。如果有的话,那是属于艺术的奇迹。
“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妄想,被用来注入词语里面成为沟通和表达的工具,所以一个人很容易被一个庞大的,拥有意义的词语压垮,比如说——永恒。
“所以有理想。我有一个新的理想,但我仍然在思考,要怎么表述,才能不显得只有空的意义。”
戏剧的挑战性
“《虚影》的主角是一个还在Demo期的AI。我们这次的作品采用了诗体、押韵的形式,因为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样让中文剧本更好听。我们长期合作的演员李奎是曲艺出身,中国曲艺在“念”词这件事上很好听,所以我们借鉴了一些曲艺的思维:一人分饰多角、演员总在跳进跳出,还有跟声韵相关的语言节奏。除此之外,我们也想通过这个作品去探索:怎样让一句复杂的话被听懂。”
创造压迫感
“我们的作品基本上都在讲一些时代洪流下的独立个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下的一些具体的人。所以在每个作品里都会想,怎么样让外部世界更具压迫感,让人更感觉渺小。”
舞台上只有声音,没有文字
用对白与隐喻构造未来世界里
人与AI一种存在的可能
以精密机械般的演出技术
塑造充满未来感的符号化形象
探索一个人在系统里如何被异化并最终觉醒
过往评论
“我们认为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剧场实验,尤其是在戏剧文本的写作上,做出了极为有价值的探索。”
——“未来戏剧·评审团特别奖”《虚影》授奖词
《虚影》这部作品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通过人与人工智能博弈的戏剧情境,反思了技术进步主义的局限性。”
——阿那亚SHOWCASE授奖词
“用心地探索了一种新的文本与肢体演绎风格,编导演三人站在了一起,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把观众当聪明人而不是傻子。”
——独立剧场导演 王川川
主创团队
睡不好的工作室
现实是复杂多义的,创作是对现实的翻译。睡不好的工作室是无中生有的创想之地,是纪录当下冲撞现实的游乐园,是一个社会机构,以及一种抵抗。作品受邀参与乌镇戏剧节、上海静安戏剧谷、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等艺术节。目前作品有《自然死亡演绎》(2018年,短剧)、《霹雳》(2021年,小说改编)、《我和我私人的新华字典》(2022年,纪录剧场)、《秘密》(2023年,驻演)、《放课后》(2024,驻演)、《虚影》(2024,短剧)。
编剧:胡璇艺
导演:何齐
制作:睡不好的工作室
影像设计:宣逸
灯光设计:冯灵
音乐设计:曲睿宁
服装设计:张昕诺
舞台监督:雷淑端
排练助理:蔡晓蓝
演员:李奎
导演:何齐
1992年生,睡不好的工作室成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师从纪蔚然和童伟格。导演作品曾受邀参加第九届草草艺术节,第二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第八届和第十届乌镇戏剧节,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GOAT青年剧展等,并入围2023年壹戏剧大赏年度新锐导演奖。
编剧:胡璇艺
1994年生,睡不好的工作室成员,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师从纪蔚然和童伟格。作品《一种旁观》获第二届泛华青年剧本大赛首奖,作品《狗还在叫》获第六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青年编剧奖,作品《霹雳》获第37届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入选英国皇家宫廷剧院国际新写作项目,系深圳蛇口戏剧节新写作项目签约导师。
演员:李奎
剧场工作者,自小学习曲艺。剧场演出作品:克里斯蒂安·陆帕版《狂人日记》;《霹雳》;《戏台》、《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我不是潘金莲》;《我和我私人的新华字典》;《断金》等。
平面及影像设计:宣逸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睡不好的工作室成员。拥有多年广告及动画导演经验,正在画漫画。
灯光设计:冯灵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睡不好的工作室成员。主要作品有话剧《秘密》《夏日声响:海鸥》《霹雳》《我和我私人的新华字典》《放课后》、诗剧《斯图格纳河》、舞蹈《叙事喷泉》。
音乐设计:曲睿宁
多年来从事音乐工作,最近的兴趣是把自己创作的音乐中,包含功能的那部分社会化
清华哲学-戏剧节(Tsinghua Philosophy-Drama Festival)是由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于2023年联合发起的一项校园公共艺术活动,从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出发,旨在将戏剧应用于哲学人才的培养,同时将哲学的前沿探索和戏剧的美育实践进行深度的交叉与融合,通过学术培养和全人教育有机结合,长期培育校园中以「兴趣-体验-感知-表达-创造」为主线的创意创作环境与氛围,借助剧场功能打开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更多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空间和机会去创造深层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对世界,对社会,也对自身。
未来哲学现场(Future Philosophy Live)是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夏莹和她的朋友们共同发起的哲学+戏剧、音乐、视觉、影像等多元化形态的哲学IP品牌。在推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以哲学-戏剧节为发端开展公众实践,持续呈现鲜活的思想现场与优质的哲学传播内容,一起探索面向未来的哲学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