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戏曲节——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曲剧《鲁镇》

分享到:0
  • 2022-04-15 19:00
  • 100元(校内学生享五折优惠)

  • 新清华学堂
  • 结束
  • 演出时长约140分钟
    身高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本场演出不对号入座

剧情简介

清末,鲁镇街头,狂人正在告诉人们他的重大发现,突然,年轻守寡的祥林嫂奔逃而来,危急时刻,鲁定平和狂人一起救下她,并收留她到鲁府做佣人。鲁定平回学堂前,和父亲在怎样看待革命党问题上产生冲突。不久,祥林嫂被婆家族人抢走,被卖到山里,被迫与贺老成亲。几年间,丈夫坠崖而死,儿子被饿狼吃掉,祥林嫂无奈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却再也回不到从前——寡妇再嫁成了她天大的罪过,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所有积蓄拿给土地庙捐了门槛。却被鲁四老爷当头棒喝,赶出鲁府。听说自己捐一千次门槛也赎不清罪孽,祥林嫂精神彻底垮掉了,在与狂人一番对话后,饥寒交迫的她倒毙在祝福之夜的漫天风雪中;狂人则不知所终;与此同时,鲁定平参加革命党被判斩立决,鲁四老爷夫妇悲痛的呼唤声回荡在白茫茫、空荡荡的街头……

主创简介:

编剧 陈涌泉

陈涌泉,一级编剧,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影视家协会主席。作品囊括了中国戏剧界、电影界一系列最高奖,演遍世界多个国家,主要作品有《程婴救孤》《风雨故园》《阿Q与孔乙己》《都市阳光》《我的大陈岛》《义薄云天》《鲁镇》等。作品曾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和《百部优秀剧作典藏》《国家舞台艺术优秀剧目集》。出版有《程婴救孤》《陈涌泉剧作选》。

导演 张曼君

张曼君,导演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艺术家。

创作60余部舞台作品,涉猎京、昆、越、评、梆、黄、秦、川、晋、蒲、沪、歌剧等剧种。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被推举为新世纪杰出导演。

主要代表作:秦腔三部曲(《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采茶歌舞剧四部曲(《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京剧三部曲(《马前泼水》、《青衣》、《红军故事》);评剧三部曲(《红高粱》、《凤阳情》、《母亲》);黄梅戏三部曲(《小乔初嫁》、《妹娃要过河》、《我的离骚》);湘剧三部曲《李贞回乡》、《月亮粑粑》、《忠诚之路》:歌剧三部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青春之歌》、《田汉》: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沪剧《敦煌女儿》、闽剧《生命》、粤剧《红头巾》、昆曲《瞿秋白》等。

作曲 方可杰

方可杰,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苏夏教授。现为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河南省文史馆员。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故土》、定音鼓协奏曲《风》、管弦乐《热巴舞曲》、舞剧《河洛风》、民族歌剧《八月桂花开》等。

唱腔设计 梁献军

梁献军,一级作曲,曲胡演奏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婚姻大事》《天下父母》《惊蛰》《芳草》《医圣传奇》飘扬的红丝带》《新洛阳令》《情系母亲河》《窦娥冤》《梁祝》《河洛工匠》等数十部戏,百余段唱腔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

配器指挥 李宏权

李宏权,国家一级指挥兼作曲。主要作品:《程婴救孤》《焦裕禄》《重渡沟》《丹水情深》;戏曲电影《香魂塘畔的香魂女》戏曲电影《电影儿女》;多次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国家精品工程奖,省文化厅嘉奖。荣获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化大奖、48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音乐片最高奖、“大雷米铂金奖”、2014年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音乐片奖。

舞美设计 修岩

修岩,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舞美设计“文华奖”获得者,作品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旅部“文华大奖”。

灯光设计 邢辛

邢辛,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连续获得第九至十四届文华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奖。2004-2010年度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第六,七,八届中国戏剧节舞美奖。多次获得“中国艺术节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

形体设计 信洪海

信洪海,上海歌剧院导演,其作品涉及的舞台艺术门类有歌剧、音乐剧、舞剧、杂技、戏曲、话剧等。剧目曾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编导奖、剧目文华大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导演奖、剧目文华大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第二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优秀剧目奖(大奖);其中有多部作品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副导演 周升慧

周升慧,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导演,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导演班学员。

服装设计 赵阳

赵阳,200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本科班,后于2017年取得硕士学位。作品涵盖:戏曲、话剧、音乐剧、影视剧等领域。主要代表作品有:昆剧《瞿秋白》;话剧《驴得水》;影视剧《一剪芳华》、《大明风华》、《扶摇》等。

道具设计 王震

王震,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道具设计,舞台技术员。先后在《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情系母亲河》等多部大型剧目中担任道具工作,并多次荣获省级舞台美术制作奖。

音效设计 张卫强

张卫强,主任舞台技师。在二十余部大型剧目中担任音效设计。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黄河戏剧节荣获“音响效果奖”。

主演简介:

李晶花,生于1994年5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曲剧本科班,师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作曲家、歌唱家、戏曲声乐教育家左奇伟教授。现供职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攻青衣,曾荣获第九届河南省青年演员戏剧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戏曲红梅大奖赛金奖。

杨帅学,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曾荣获中国戏曲“金三角”戏曲大赛“优秀表演一等奖”,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十佳名丑金奖榜首,以及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奖等多项大赛表演金奖。代表剧目:《阿Q与孔乙己》《医圣传奇》《卷席筒》《郑八怪联亲》《曲魂》《花子情》《风雪配》等。

张转社,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当代中国曲剧十大名角。师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李振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业务室主任。第五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第六届黄河戏剧奖“表演一等奖”,全国红梅杯大赛“金奖”,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清风亭》《药香》《情系母亲河》《寇准背靴》等。

李亚军,国家一级演员,曲剧泰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骐亲传弟子。主攻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马派曲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表演奖”,河南省第九、十届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表演一等奖。代表剧目:《掩护》《寇准背靴》《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九龄救主》《赵氏孤儿》《跑汴京》《天下父母》等。

刘艳丽,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22四个一批%22优秀人才。师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秀玲大师,又得曲剧大家周玉珍、孙炳新指导。主攻青衣、花旦、闺门旦。曾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等多项大赛表演金奖。代表剧目:《风雪配》《盘夫索夫》《跑汴京》《寇准背靴》新版《红娘》《飘扬的红丝带》等。

常向克,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杨帅学先生。曾荣获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大赛表演金奖,河南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河南省黄河杯小戏小品大赛金奖。常演剧目:《信仰》《卷席筒》《婚姻大事》《小地保传奇》《李香君》等。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简介

河南省曲剧团创建于1960年。2012年,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河南省曲剧团划转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河南曲剧唯一的省级专业表演团体,素以剧目丰富、行当齐全、队伍精良而著称,涌现出了老一辈的曲剧名家李金波、张新芳、王秀玲、耿庚辰、谢禄、刘道德、张香兰、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华等;作曲家马力前、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杨华一等;剧作家陈涌泉、原长松等;演奏家宋喜元、任清芝、曹桂芬、任天祥、张付中等。多年来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曲剧名家如:刘青、杨帅学、方素珍、李杰、刘艳丽、侯庆祥、项英、李卫红、李亚军、张爱琴、张转社等。曾多次参加全国文艺演出活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及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

在“三并举”(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原则指导下,排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黄河戏剧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心多部剧目被拍摄成电影,近60个剧目分别被中央台和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或拍成戏曲电视片。一大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茁壮成长。一级导演李杰获第9届“文华导演奖”、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导演奖”;一级演员杨帅学、方素珍分别获得第20届、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级演员李亚军获得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表演金奖”。连续三年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深受宝岛台湾观众好评。2012年曲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戏剧节,受到海内外观众欢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乐队在近三十多年戏剧大赛中,曾连续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音乐伴奏奖。

2006年曲剧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河南恒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为“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2014年,《老鼠嫁女》荣获美国国际戏剧节“最佳集体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2014年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曲剧本科班,我省18名青年演员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河南曲剧在我国戏曲最高学府培养出了首批曲剧接班人。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是河南省的重点专业戏曲表演团体之一。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团上下坚持“用剧目树形象,以市场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执著追求艺术理想,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契合。在创作手法、表演形式、声腔特点、音乐伴奏风格等方面已形成了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独特风格,造就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老、中、青艺术家,建立了一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青年创作队伍。构成了老、中、青交替互补,高、中级相互协作的阵容优势。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再向曲剧新的艺术高峰攀登。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