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剧目展演 纪念新清华学堂启用7周年公益专场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

分享到:0
  • 2019-04-14(周日)15:00
  • 在线免费领票

  • 新清华学堂
  • 结束
  • 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wuju《tianlu》wangxiaojing—8.jpg

   

     青藏高原,巍巍雄山,茫茫雪域。千百年来,汉藏人民只能依靠人背畜驮,跋涉于这片天地之间,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苦旅。 直到被誉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才彻底改写了这一历史。从此,高原不再闭塞,人民安居乐业,雪域处处欢歌。本舞剧便是依托于这一宏伟历史背景之下,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铁道兵筑路人和藏区人民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爱与力量。

剧目介绍

青藏铁路作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工程,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被誉为“天路”。

国家大剧院以青藏铁路的建设为题材,以三代人“不忘初心”的坚守筑路为故事主体,紧密围绕民族团结、军民情深的主题立意,集结国内最具实力的艺术家组成核心创作团队,于2018年“七一”档期首次推出这部歌颂藏汉人民情谊、展现改革开放风貌的舞剧作品,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本剧入选2018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剧目。2018年受文化和旅游部邀请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开幕式演出,受邀参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

剧情简介

2007年,青藏铁路某隧道。推土机、钻探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从远方的地平线处缓缓驶来,轰鸣声中,一群铁路人来到山下,为新隧道破土。经过一片乱石堆时,铁路人意外的遇见了一位中年的藏族妇女(央金)和他的弟弟(索朗)。他们手捧酥油灯,向石堆和地面一把把撒着青稞,仿佛在祭奠着什么。见铁路人到来,索朗莫名地激动起来,喊着铁路人听不懂的藏语,冲过来拦在他们面前,阻止他们进入石堆。央金放下青稞,柔声把索朗叫到自己面前,轻轻地擦拭着手中由于常年抚摸而光可鉴人的酥油灯。回到姐姐身边的索朗安静下来,拿起挂在胸前的一把小口琴吹奏起来。他吹奏的却不是乐曲,而仿佛是火车行进的声音,“呜…呜...呜”。央金平静而深情的凝望着四周散落的乱石堆,用她低沉而沧桑的嗓音,喃喃的说着什么。伴随着她的讲述,所有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

wuju《tianlu》wangxiaojing—7.jpg

wuju《tianlu》lingfeng—18.jpg

wuju《tianlu》wangxiaojing—4.jpg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占地11.8公顷,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东西长轴212米,南北短轴143米,建筑高度46.2米,围护结构外环绕人工湖面积3.55万平方米。大剧院内中为歌剧院(2081席),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等;东为音乐厅(1859席),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等;西为戏剧场(957席),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等;此外,南侧还有一个小剧场(400余席),主要表演实验剧目、小型室内乐。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2001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7月份基本具备演出条件,2007年9月份进行试演出,2007年12月22日正式开幕。国家大剧院的经营宗旨是“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国家大剧院以“艺术改变生活”为核心价值观。国家大剧院的发展愿景是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大剧院的领袖级成员、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艺术教育普及的引领者、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打造一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表演艺术中心。

北京歌剧舞剧院

      北京歌剧舞剧院成立于1978年,2004年完成转企改制,是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市唯一一家歌舞类专业表演院团,下设歌剧团、舞剧团、艺术生产管理部、市场运营部、舞美工程部等专业团队,主营歌、舞等形式的舞台艺术创作和表演,以及创意设计、设备租赁、舞美制作、文化交流、艺术培训、咨询等业务。

      北歌公司人才辈出,国家一级演员王二妮、云飞、阿云嘎、国家一级演员吴春燕、国家一级演员王俪霏,国家著名服装设计师麦青等业内名家和杰出人才都荟萃于此。曾多次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海外文化交流和重大活动。大型舞剧《圆明园》《丝路长城》《女娲》、歌剧《杜鹃山》、歌舞音画《你我的北京》、综艺歌舞晚会《心动时刻》《北京圆梦》《炫舞飞歌》、情景歌汇《歌声中的历史》《岁月留声》、乐舞诗《紫气京华》、情景剧《海誓·南戴河》《白石山传奇》等,都成为脍炙人口、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2008年、2009年、2012年,北京歌剧舞剧院因改制成果突出,社会效益明显,三度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2010年,被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第十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2011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表彰为“北京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成立于2013年9月,是培养舞剧表演人才的专业系部,是国际舞蹈艺术教育界的新兴学科。舞剧系以系统培养具有编创能力的舞剧表演人才为核心,紧紧围绕舞蹈戏剧表演的艺术理念,开展有关舞剧专业的一系列教学、实践与研究。

      舞剧系师资队伍由一批高专业水准、创新精神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优秀中青年舞剧教师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舞剧表演艺术实践经验、较高的舞剧创作能力和一定深度的舞剧理论素养。

      舞剧系主要教学层次目前为大学本科生,学制五年,戏剧表演各门类中的戏曲表演、话剧表演、舞剧表演等,构成舞剧系舞蹈戏剧学科的表演体系。主要教学工作由各舞种的专业教师、舞剧编导教师、舞剧理论教师以及其他戏剧表演门类的教师共同承担。其中,戏剧表演体系中的舞剧表演课程贯穿学生5年的学习期。具体课程如下:主导课程为“舞剧剧目”。基础专业技术课程为:“芭蕾基础训练”“芭蕾双人舞技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身韵和汉唐古典舞)”“中外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技术”。舞蹈戏剧表演体系中的其他两门课程分别为: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同时,辅助学习舞剧编导、舞剧编剧、舞剧音乐、舞剧人物化妆造型、流行舞等与舞剧相关的课程。舞剧专业理论课程有:西方舞剧史、中国舞剧史、舞剧叙事研究及舞剧作品表演赏析、班尼士舞谱等。包括舞蹈医疗、书法及舞台美术等知识领域的摄取。实践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创作和毕业实习演出。

      舞剧系集表演为主,编舞、研究为辅,在中央戏剧学院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殿堂里,舞剧系是唯一的从事舞蹈戏剧教学的专业科系。 

出品:国家大剧院

联合制作: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

演出: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 

出品人:王宁

顾问:陈平

艺术总监:赵汝蘅

总制作:赵佳琛、吕杰、李志祥、赵铁春、朱敬

总监制:赵铁春

总编导:王舸

编剧:罗斌

音乐总监:印青

作曲:杨帆

编舞:张珅、柳雯、丛帅帅

舞美设计:龚勋、刘蓓

服装设计:阿宽

灯光/多媒体设计:任冬生

造型设计:贾雷

舞台台本设计:李陟

领衔主演

卢    天:黎星 王圳冰(待定) 罗昱文△/石仁琦△

姐姐央金:冯敬雅 秦丹妮 李晓慧△/高  田△/薛明倩△

弟弟索朗:拉巴扎西  曾明  朱东超△

主演

老 东 北:宋玉龙 李郦鲸△

小 四 川:李超 侯辛△

卢天父亲:于建伟 李靖

卢天母亲:王金格 待  定△

扎    西:索朗群旦   朱东超△

卓    玛:李晓慧△薛明倩△

注:△为北京歌剧舞剧院舞者

*演员阵容将根据实际情况更新

制作人:韦兰芬、李秀利△

执行制作人:朱鹤

项目统筹:战梦珊、成燕丽△

巡演统筹:张叶

制作统筹:杨茜茜、余键△

创作统筹:刘九思

排练统筹助理:朱斯澄

巡演统筹助理:李娇

排练助理:钟傲楠△、沈玮煜△、徐岁寒△

剧务:宋楠、张安琪、张枫林、林靖崴 

舞台监督:陈龙

执行舞台监督:罗旋

助理舞台监督:刘智轩 

  注:△为北京歌剧舞剧院舞者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