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至6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次走进高校,在新清华学堂连演四场,为7000余名清华师生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现场观众
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 ,是一部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致敬,展现国之工匠的匠心传承,演绎人民江山的瑰丽画卷。将舞蹈和诗剧结合,通过展卷、问篆、唱丝、青绿、入画等多个舞蹈段落,用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诗意表达,将观众带入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舞台设计采用了“同心圆”的巧妙构思,服装设计还原了宋代服饰的美学特征,突出淡雅的“宋”的音乐特征,让人仿佛置身于《千里江山图》的诗意山水之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赏画”体验。
演出剧照
自2021年首演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已在全国70余座城市上演超过650场,剧场观演人数超过120万人次,先后出访过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深受喜爱,很多观众都多次观看。
谢幕
回望2024年9月14日首次官宣引起的震动,9月25日开票两小时即售罄、前厅后台长龙般队伍的热切等候,《只此青绿》没有辜负清华师生的这份期待,每场演出谢幕返场4次以上,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久久不能平静。
演出后,同学们仍沉浸在作品的氛围中,纷纷抒发观演感受,有的同学感受到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的魅力:“这一刻,中国美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青山依旧在”等道出了自己对这片土地和民族的认同感。以舞蹈为媒,调动起每一个观众的中华文化基因,把文化自信浸润在每个人的心田,“青绿热”流行的背后,深刻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捧。一位观众感慨到:“观罢,不禁沉思: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位18岁少年心中所描绘的《千里江山》之浩瀚壮美,究竟领略了几分?对于 ‘青绿’之色所蕴含的灿烂与不朽,又明晰了多少?这无疑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一场文化的溯源,其影响力必将在我心间长久回荡,激励我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来自北京大学的张同学表示:“整场演出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既有传统美学的典雅韵致,又蕴含着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给人以强烈的美学震撼和文化自信。”还有一位观众在朋友圈写到:“真没想到看舞剧会看的哭得停不下来…匠人的心、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干一件事,跨越时空的传承,跨越千年…怀才不遇的痛苦、日夜呕心沥血的作品无人认可,但仍倔强地举着、期盼着…”
李路明校长等校领导和师生一起观看演出后,与艺术教育中心员工合影
新学堂学堂演出保障团队及中心部分教师合影
服务观众的学生引导员和场务服务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团队于演出现场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的神经美学实验。研究团队通过便携式脑电图(EEG)设备,对观众在观看演出时的脑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重点关注观众在欣赏舞蹈、音乐、舞美等不同艺术元素时的神经反应模式,以及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与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被试人员佩戴便携式脑电图设备
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高小榕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脑科学的手段,深入探究艺术欣赏过程中的神经活动规律,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提供科学支撑。”本次脑科学实验的被试者之一,来自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郑同学表示:“《只此青绿》将传统国画艺术搬上舞台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舞者们将水墨晕染的动态美感完美展现,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演出结束后,演员与清华学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