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李佩泓与著名麒派名家陈少云,携上海戏曲学院的师生与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合唱队合作,在新清华学堂联合演出戏曲进校园定制剧目——新编程派京剧《穆桂英挂帅》,为2019校园戏曲节鸣锣开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以及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与现场1800余名观众共同观赏精彩演出。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从豫剧移植而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年,穆桂英年过半百捧帅印再领兵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六十年来长演不衰。
此次演出有两大亮点:一是剧目本身的传承与创新。2009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佩泓将梅派《穆桂英挂帅》新编成程派,得到梅葆玖先生的支持和认可,首场演出梅先生亲自把场,表现出一代艺术大家的胸襟。经过十年打磨,不断完善,于今年再次创排,对剧本内容、结构与原有唱词和对白进行调整与增补,对音乐、唱腔的重新创作与配器包装,对表演以及舞台呈现方式的创新,使穆桂英“保家卫国、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使其“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内涵更加荡气回肠。“这部戏既是在续写梅派艺术经典,又是在完成对程派艺术的新探索。”主演李佩泓表示。新雅书院袁鹤翔教授在观演结束后谈到:“这种新编剧对未来京剧的发展必然有极大的帮助”!
演出的第二个亮点是跨校合作。为了让青年一代能够在参与英雄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根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当晚的演出,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合唱队近200人与京剧专业演员同台演出。交响乐队与京剧乐队合作,中西合璧,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表现力,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被穆桂英这一人物感动,“天下兴亡一肩扛,女儿似水尤如钢!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铿锵的唱段让到场的师生观众在观赏演出中感受到了“锦绣河山决不让,舍死忘生捍家邦”的民族精神的震撼,同时也受到了传统音乐的熏陶,近距离地、浸润式地感受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
▲学生艺术团合唱队
▲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
剧作家翁思再在谢幕致辞时特别谈到,清华大学有史以来便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也对京剧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清华园走出一大批戏曲大师,“两口二黄”在清华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此次,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合唱队与京剧的合作演出,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在当下,也格外需要像清华大学这样有责任心、有传统的高校来示范与引领,协助古老的京剧艺术走出发展困境,助力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
▲剧作家翁思再谢幕致辞
▲谢幕
此次跨校合作的新编程派京剧《穆桂英挂帅》在校园里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能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传递杨家将‘一门忠良、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深度参与中领略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是一次难得而又激动人心的事”一名参与演出的清华建筑学院的学生这样说。演出现场也座无虚席,不少师生感慨“传统戏曲是永恒的经典”。一名国际学生激动地表示,虽然言语不通、但完全不影响自己被台上的表演动作、唱腔音乐以及所展现出的魅力所感染。中国京剧,让人看过一次就想看下一次!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