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1日晚,有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文化名片”之称的立陶宛VMT国立剧院带来了一部精彩的经典话剧之作《母亲》。暗调的舞台布景,将观众们带入沙俄末期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之中,体会一个资本主义家庭,在风雨飘摇中的荒唐与挣扎。
演出现场:王建一摄
话剧《母亲》改编自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于1910年创作的知名剧作《瓦萨•日列兹诺娃》。剧目本身淡化了对于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批判,而是着重从剧中的母亲瓦萨这一角色出发,展现了一个日常运作生意、呼风唤雨的女强人,面对破败家庭、荒唐子女时的无奈、痛苦直至崩溃。
演出现场:王建一摄
剧目本身分为两幕,以瓦萨指使仆人毒杀丈夫作为分界。在第一幕中,瓦萨的儿子与儿媳悉数登场。小儿子保尔先天落有残疾,却娶了总经理米哈伊尔的漂亮女儿柳德米拉,从一开始注定了一场不幸福的婚姻;大儿子谢苗风流倜傥,却无心生意,整天哄着自己的宝贝妻子娜塔莉亚,想着摆脱母亲的造船厂,到城里去生活。瓦萨的弟弟普罗霍尔和外甥保尔一直不和,还同柳德米拉保持着乱伦的不正当关系。瓦萨面对家中重重矛盾倍感无力,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大女儿安娜。这一幕最后,安娜回到了家中,与母亲一同商量如何应对家中的烂摊子。
第二幕一开始,瓦萨与米哈伊尔商量后,决定指使仆人毒死自己的丈夫,以平息家中的丑闻。但是事与愿违,事情发生后仆人自杀,整个家中也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两个儿子和舅舅都想拿出自己的那份钱,然后离开这个家;在中间的一场混战中,保尔与舅舅普罗霍尔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舅舅因疾病突发去世。瓦萨逐渐心灰意冷,拒绝了儿子们分家产的要求,并将保尔送到了修道院。最终,舞台上只剩下了瓦萨和女儿安娜,以及重获自由的柳德米拉。瓦萨希望她们能够留下来,给予自己最后一点爱的关怀……
演出现场:王建一摄
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这位母亲无疑是极为矛盾的。她希望控制两个儿子的生活与命运,积攒一辈子家产,却造就了他们畸形的婚姻与扭曲的性格;自己的丈夫也到处拈花惹草,最终患上性病无法痊愈。她希望子女能够给她一点爱,但是这个家庭充满着矛盾与苦闷,只有刚回来的安娜给了瓦萨一点安慰。在外界的风雨飘摇中,家庭也脆弱不堪,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该剧导演基里尔·格鲁萨耶夫是立陶宛备受瞩目的年轻导演。他展示着立陶宛VMT国立剧院的标志性符号,就是一群闷闷不乐的人聚集在一起。灰暗的服饰、阴郁的音乐、激烈的形体,这个家庭在更为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仿佛看不到一点光亮。在导演看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小单元,比社会本身要敏感脆弱得多。在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成为了一种放大镜,让这种骨肉血亲之间的冲突表现的激烈而揪心,富有极大的感染力。
“一位母亲是深重的罪人,也是伟大的受难者,我对剧中的这一句台词印象深刻。”一位同学在观后如此评价,“话剧中着重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但却忘记了爱,逐渐让这个家庭走向了悲剧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