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剧目《红楼梦》亮相清华

分享到:0
撰稿:学生记者 万婧 供稿:艺术教育中心

        6月18、19日晚,由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经典名作昆曲《红楼梦》(上下本)在新清华学堂隆重上演。长达五个小时的精彩演出将观众们带回古色古香、意蕴典雅的红楼梦境,余音袅袅,回味悠长。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全剧以贾宝玉入世和离世为主线,在故事情节中刻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荣国府从兴盛到衰败的景象。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一片白茫茫仙境中,青埂峰下的一顽石“宝玉”入红尘,开启了全剧序幕。第一折是林黛玉入贾府。伴随着轻柔灵动的音乐,一袭绿衣的黛玉碎步而至。只见她眉头微蹙,目光含泪,见到贾母更是泪水潸然。衣冠端庄、面目安详的贾母将黛玉搂在怀里,为女儿贾敏早逝泣诉不止。接着黛玉与邢夫人、王夫人和迎春姐妹等一一见面问候,唱词简单介绍了迎春、探春和惜春的性格。一阵爽朗笑声中,一身红衣、头饰辉煌的王熙凤耀眼登场,第一句就是“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与黛玉和贾母的对话尽显泼辣干练。寒暄过后,迎来了令人期待的宝黛初见场景。身穿红色披风、头戴红冠的宝玉与黛玉四目相对,似曾相识。这里设计了一段二人共同起舞和演唱环节,描绘对对方的印象和自己的内心活动。宝玉眼里的林妹妹“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娴静时如姣花照水”,黛玉心中的宝哥哥“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两人都觉得对方“面善”、“眼熟”,“仿佛哪里见过一般”,可谓心有灵犀,高山流水。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接下来的几折戏演绎了宝黛二人共读《西厢》情窦初开,宝钗金锁刻字与宝玉似有“金玉良缘”、黛玉伤心,宝钗扑蝶,湘云找“爱哥哥”,妙玉寺中修行,贾政痛笞宝玉,黛玉探望、宝玉赠帕题诗,贾府修建别苑,元妃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情节。其中宝玉挨打后黛玉探望,宝玉欢喜感动,吟唱“题帕三绝”的片段十分令人动容,宝玉对林妹妹说“你放心!”,二人从此心意明了。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下本剧中元妃赏赐端午节礼,宝玉与宝钗得到的赏赐一样,黛玉不由伤感这“金玉良缘”。经典场景黛玉葬花再现舞台。一身素衣的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缓步于落花树木中,望着飘飞零落的花瓣,思绪万千,眼泪涟涟。她慢慢低下身子,用手捧起花瓣装入囊中,用花锄刨一方安葬之地,将花囊缓缓放入,再轻轻以土掩埋,做好花冢。泪水一直伴随她,从啜泣至潸然,弱不禁风的身子更显单薄。伴着从天而降的花瓣,黛玉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将全场带入伤感情绪中。

879B4155.jpg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接下来的情节更令人难过,元妃薨,宝玉失玉,灵性全无。迎春早逝,探春远嫁,湘云和宝钗搬出园子,宝玉变得疯疯癫癫。贾政外任为官,王熙凤建议掉包计冲喜,不料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伤心欲绝,只求速死。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黛玉焚帕而亡与宝玉宝钗步入洞房的片段,采用了透明幕布相隔的前后景设计。前幕中伤心绝望、奄奄一息的黛玉在病榻上含泪握着宝玉赠与的旧帕,情到浓处以帕掩面,泣不成声;后幕中“喜”字映衬下,宝玉宝钗二人身穿大红礼服,宝钗戴着红盖头。宝玉以为娶的是林妹妹,欢喜万分竟如常人,病无踪影。直到掀开盖头真相大白的一刻,方知被骗,疯癫无常。黛玉将帕丢入炉中,也丢了她此生全部的希望,气断息绝。幕布前后一白一红,一丧一喜,对比十分强烈,令人心口刺痛。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全剧至此观众的情绪几近谷底,接着贾家奉旨被抄,王熙凤羞愧而死,贾母亡故,大观园“忽剌剌似大厦倾”。宝玉抱病凭吊潇湘馆中,似遇黛玉魂魄。他顿悟原来人世不过一场大梦,已到大梦归的时刻了。“枉入红尘若许年”的这块顽石,经历人间百味后又回到茫茫太空。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全剧以唱段为主,配以念白和舞蹈动作,女性举手投足尽显优雅温婉,男子身段正直端庄,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美感。舞台布景精致巧妙,镂空隔窗、山石树木和屋内陈设比较忠实地再现了原著场景。

       本次演出吸引了许多“红楼迷”和昆曲爱好者前来欣赏,有观众认为虽有一些改编,但并不影响对原著的理解,而且还有一些创新元素加入。清华的研究生刘同学说“昆曲《红楼梦》让我接触了全新的演绎风格,演出在有限时间内对原著进行合理摘选,情节相对完整并且不拖沓,处理到位。尤其是唱段很有感染力,我听见有人跟着轻轻哼唱。”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