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全国高校巡演100场纪念演出上演爱情圣经

分享到:0
撰稿:学生记者 彭雪婷 供稿:艺术教育中心

       5月25日,《恋爱的犀牛》全国高校巡演100场纪念演出在蒙民伟音乐厅上演。《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先锋戏剧的代表作之一,自1999年首演至今,历经四次改编,久演不衰,在全世界36个城市演出累积达1500场,巡演里程287800公里,观众人次达60万,是中国当代剧坛的奇迹,被喻为“永远的爱情圣经”。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能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开场,女主角明明(刘润萱 饰)被蒙着眼睛绑在椅子上,男主角马路(刘畅 饰)绝望而深情地倾诉,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带着一种恍惚的遥远的美感,使人沉浸于抑郁、诗意、凉而微涩的氛围。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忧郁、偏执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有复印机味道的、带着柠檬味儿清香的明明,然而明明却竭力地推开他而疯狂地喜欢另一个人。马路为了明明无条件地付出了一切,他动情地吟唱:“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他悲伤地呢喃:“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他固执地嘶吼:“我不会离开你,我也不会让你离开我”,他愤怒地咆哮:“等着瞧吧,等着瞧吧”,他就像图拉一样,盲目、绝望而又倔强,头破血流地对抗着。最动人心弦的场景,是马路和明明的共度的那一夜,舞台在黑暗中无限延伸,马路和明明声嘶力竭地呼喊和奔跑,极具感染力,震撼人心。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穿插于戏剧的副线是围绕爱情产生的诸多社会现实与理想间的分歧,热闹、喧哗的牙刷推销、恋爱课、红红和莉莉的模拟竞争、婚礼等世俗琐事,群众演员夸张而有表现力的表演,欢乐、混搭的现代化的台词,其中反映出的新兴、流行的思想,令人忍俊不禁。恋爱课的“明智”与马路和明明的偏执形成了对比,恋爱课教我们顺从、接纳、适应、快乐,马路和明明却偏要反驳、拒绝、脱离、痛苦。正如编剧廖一梅所说,“所谓‘明智’,便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不单感情,所有的事也是如此。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恋爱的犀牛》的配乐也是极有感染力的,选取了以手风琴和吉他作为意境基础,衬托爱情浪漫的情致,同时不断穿插变换旋律的松紧与轻重,配合话剧情境的色彩转化,快速有力的迪斯科音响将马路的波澜心绪反衬地淋漓尽致。话剧的很多歌曲,《物资时代》《柠檬》《氧气》《玻璃女人》等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加了戏剧的张力,烘托了舞台的气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
演出现场 夏宁馨 摄

       剧末还播放了全国高校巡演100场的纪念视频,讲述了剧组每个演员的故事、感想和寄语,他们的热情和热爱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孟京辉导演也来到了现场。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恋爱的犀牛》是一首关于现代都市爱情疯狂而绝望的抒情诗,通过戏剧表演和舞台时空的自由,运用戏谑荒诞的表现方式,促使人发起对精神的扣问和对生存意义的追寻。林鑫同学观演后表示:“这是一场借爱情的名义走向极端的幻想。一方面是被爱鼓动的昂扬,另一方面是爱而不得的绝望。这部剧里有一些非常骄傲又固执的东西。它探索着在爱情面前,勇气能带领我们走向何地。另外很喜欢这部话剧的音乐,演员的表演也很有张力。”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