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长约90分钟,无中场休息。身高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剧目
本场演出由西安易俗社第十八任社长惠敏莉携张腊梅、张萍、高宁宁、王凤芸、王咪娜、王媛媛、张倩、何雨馨、张璐、李颖、杨海艳、刘娜娜、米蓉、王凡等一众学生联袂奉上秦腔精粹折子戏专场,九部折子戏以唱做并举、文武兼备展示易俗社秦腔艺术在传承道路上的累累硕果。
1. 英姿勃发展巾帼风采
《梁红玉》
惠敏莉 饰演 梁红玉
配演学生:高宁宁 王凤芸 张腊梅
张 萍 张 璐 何雨馨 王咪娜 王媛媛
米 蓉 刘娜娜 王 凡 李 颖 杨海艳
2. 东方莎翁的代表作,秦腔丰碑又见清华
《三滴血·虎口缘》
张倩(惠敏莉学生)饰演 贾莲香
鲍旭东 饰演 周天佑
3. 不让须眉的英雄,海纳百川移植排演豫剧名作
《木兰从军》
惠敏莉 饰演 花木兰
配演学生:张萍 何雨馨 李颖 杨海艳
4. 梆子腔鼻祖·秦腔首次搬上大银幕的彩色电影《火焰驹·表花》
张璐(惠敏莉学生) 饰演 黄桂英
王咪娜(惠敏莉学生) 饰演 芸香
5.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给予高度评价
并题“古调独弹”
《双锦衣·数罗汉》
惠敏莉 饰演 姜琴秋
配演学生:王媛媛、刘娜娜
6. 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的东方经典
《白蛇传·断桥》
高宁宁(惠敏莉学生)饰演白素贞
王凤芸(惠敏莉学生)饰演小青
刘治 饰演 许仙
7. 守护和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昭君行·出塞》
惠敏莉 饰演 王昭君
配演学生:杨帆 何戈彤 鲍旭东
8. 柔肩负起千斤担,家国安危系婵娟
《貂蝉·小宴》
张腊梅(惠敏莉学生)饰演貂蝉
李东峰 饰演 吕布
9.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华诞
保家卫国镇乾坤
《杨门女将·出征》
惠敏莉 饰演 穆桂英
配演学生:李颖 何雨馨
张 璐 王咪娜 高宁宁
王凤芸 王 凡 刘娜娜
段德宣 张浩 刘宗奇 何戈彤
惠敏莉,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十次 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国际和平艺术家、陕西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 陕西省最具有文化影响力杰出成就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美劳动者、陕西省十大“风云人物”,陕西省第十三届 十四届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第十六届 十七届人大常委、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及研究生导师。
主工小旦、刀马旦,文武兼备,表演细腻,声情并茂,艺术造诣深厚。从艺40余年来,先后主演六十余部本戏、折子戏、戏曲电视连续剧,出版发行盒带、CD、VCD、DVD个人演唱专辑200余首,主演《三滴血》《火焰驹》《貂蝉》《蝴蝶杯》《盗虎符》《双锦衣》《白蛇传》《杨门女将》《花木兰》《桃李梅》《女巡按》《夺锦楼》《李陵碑》《霍去病》《战袍缘》《双诗帕》《青山情》等,新编剧目《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党的女儿》《织梦人》《昭君行》等,折子戏《新断桥》《烤火》《斩窦娥》《柜中缘》《拾玉镯》《杀狗劝妻》《走雪》《河湾洗衣》《三对面》《西施泣别》《昭君出塞》《杨贵妃》《木兰从军》《梁红玉》《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数罗汉》《十八相送》等,参加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戏曲电视连续剧《山里世界》《金碗钗》《狸猫换太子》《半个红月亮》,拍摄秦腔数字电影《寒窑记》《昭君行》,秦腔首部3D电影《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发表《我与易俗社》《痴情系经典 诚心织锦衣》《我的大学易俗社》《妩媚多情 绚丽多彩》貂蝉的角色体会、《从案头到台上》我演绎的王昭君、“一片痴心 彰显社魂”我塑造的《易俗社》林梦芸、“让人牵心的美丽新娘”我演《柳河湾的新娘》中的柳叶等20余篇论文,主编出版10套《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系列丛书。
先后在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职业艺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四中、咸阳聋哑学校等百余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及艺术团体,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办公厅、省市文联,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格鲁吉亚、香港、澳门、台湾等五十多家机关单位及国家、地区,与蒙族、维族、藏族、土族、回族、满族、畲族、彝族、羌族、苗族等三十余个民族进行艺术讲座与文化交流,传播推广秦腔艺术。
西安易俗社是由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等联合一百六十余名社会贤达于1912年创办的中国首个集戏曲教育和编、导、演为一体的新型秦腔艺术学府,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中华戏曲第一剧社”。
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推陈出新”为办社宗旨,高台教化,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尤为重要的是易俗社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等重要历史时刻,以“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剧目激励前线将士,肩负起文化救国的重任,因此又被称为“鼻祖剧社、文化剧社、革命剧社”。
1924年,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讲学期间,曾数次到易俗社观看演出,并题赠“古调独弹”匾额。1958年、1960年首部秦腔彩色电影《火焰驹》、首部秦腔黑白电影《三滴血》相继问世,并巡回十三省演出,火遍大江南北。
翻开时代新篇,易俗社结合高科技推出秦腔动漫《三滴血》、秦腔首部3D电影《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戏曲展优秀戏曲电影奖、第34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开创艺术传播先河。2006年易俗社剧场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易俗社百年华诞,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百年华诞收到齐心老人的贺信,易俗社人倍受鼓舞。2014年易俗社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2023年,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编历史剧《昭君行》,荣获多项国家大奖,陆续在北京、新疆、青海等50余个省、市、区、县、镇、村上演,与维吾尔族、藏族、土族等三十余个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乡村振兴、协同区域发展,相继成立西安市鄠邑区易俗社终南分社、宝鸡市凤翔区易俗社移风分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等三十余家文化共建单位。
瑰宝光华扬古风,薪火相传待后生。易俗社的艺术工作者踏着先贤脚步,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先后复排、创排了《三滴血》《双锦衣》《貂蝉》《软玉屏》《锦楼》《柳河湾的新娘》《秦腔》《易俗社》《李白长安行》《党的女儿》《劳模刘西有》《白蛇传》《织梦人》《昭君行》《杨门女将》等优秀艺术作品。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奖、上海国际艺术节等百余项大奖。
“艺术+学术”双并举发展模式,是传统文化、美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易俗社“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戏曲新观众,曾先后走进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110余所院校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学术讲座与艺术传播。并多次出访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等地享有盛誉,使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为做强做大百年易俗社品牌,打造占地78亩的全国首家戏曲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成为集“馆、展、演、产、学”为一体的国潮打卡圣地。
2023年5月出席首届中亚峰会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元首夫人共同参观西安易俗社,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循大道,至万里,胸怀“国之大者”,易俗社坚定不移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矢志不渝,把易俗社建设成人民群众满意、全国一流的文艺院团,成为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推动者和中华文明软实力的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