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出品人:杨浪
策划:李昆、池浚
艺术总监:梅葆玖
导 演:李六乙
执行导演:池浚
监制:刘畅
统筹:黄巍
领衔主演
胡馨元
梅派青衣。1997至2000年就读于天津市艺术学校;2000年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2年至2011年在国家京剧院工作,担任演员兼网站记者;2011年至今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在读。师从于志群、孟宪镕、王志怡、陈淑芳、蔡瑶铣等名家,先后学习并演出了《霸王别姬》《宇宙锋》《西施》《穆桂英挂帅》等剧目。2009年荣获“香港第五届世界华人京剧大赛金奖”;2009年荣获中国剧协主办的“全国红梅花京剧大赛京昆组金奖”。
郑菲
中国国家京剧院青年团演员,工青衣、刀马。早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戏校,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先后从师:王志怡、宋丹菊、张晶等先生。常演剧目 《宇宙锋》、《贵妃醉酒》、《樊江关》、《洛神》等。获奖情况:1998年获首届“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小梅花”大赛 金奖;2001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少儿京昆大赛 专业组三等奖;2002年获第九届全国推新人大赛银奖;2004年获全国戏曲大赛二等奖。
刘琪
国家京剧院二团演员,工青衣。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校期间专业成绩优异,受众老师的悉心栽培,校庆六十周年参演《白蛇传》、《杨门女将》主演;并在梅派经典大戏《梅兰霓裳》中主演杨玉环,随学校在外地巡演获得好评。先后从师:藤莉、张晶、刘秀荣、马帅、王志怡等老师。常演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太真外传》、《西施》、《宇宙锋》等。
刘欣然
男旦演员,工程派兼梅派,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自幼学习声乐,嗓音条件良好,有较强的音乐感悟力,曾获CCTV、BBC等多个中外主流媒体报道,并数次赴国外、港澳台地区访问演出,在昆曲《怜相伴》、京剧《梅兰芳华》、《凤戏游龙》、《曹七巧》等剧中饰演主要角色。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京剧票友大赛获得总冠军。职业京剧旦角演员,现为海航文化公司职员、签约艺人。
演出简介
原汁原味,精致精美,胜景重现,雅韵悠长。撷取京剧大师梅兰芳毕生艺术精髓,文、武、昆、乱不同风格代表剧目之华彩段落,如一串珍珠般集萃串联,吉光片羽、管窥蠡测中折射出梅派艺术的熠熠光辉。讲述梅兰芳艺术的前世今生,呈现雍容典雅的中和之美,隐现京剧传承基因,渗透流派文化内涵。
以爱情主线贯穿,用现代演剧结构为传统意义上的折子戏赋予画龙点睛的主旨。从前世善缘到今生同心,从寂寞怨守到大爱离殇,从仙凡殊途到复践初约,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场次,成为一台具有创意感、贯穿性的梅派主题歌舞剧。
融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本土与国际于一体。精心编排融糅多媒体技术,多种现代剧场手法包装,更加凸显传统表演本体,烘托演出气氛。珍贵影像再现大师舞台风貌,光影恍惚中与梅兰芳隔空对话,遥想当年神采、盛世风华。延伸表演空间,调动多重感官,营造沉浸式、包裹式、体验式欣赏氛围,探索新型立体观演模式,打造多维全景视听盛宴。
演出内容
(一)善缘·《天女散花》
京昆“两下锅”的古装歌舞神话戏,幻化前世结下的情缘盟约。这是梅兰芳1922年继《嫦娥奔月》后创编的第二出古装新戏,是确立“花衫”戏路的歌舞戏代表作之一。梅兰芳在此剧中创造出展现天女御风而行的“风带舞”,身段参考了大量古代雕刻、塑像和绘画,体现了“文戏武唱”的理念。剧情:如来佛命天女至维摩诘病室散花,试其心诚与否或可堪造就,天女遵旨散花毕,转回西天。
(二)惊鸿·《穆柯寨》
充满情趣的传统刀马旦戏,定格阵前招夫、沙场相恋的一见钟情、永结同心。这是梅兰芳1913年在首赴上海演出的扬名之作,舞台生活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时梅兰芳又特意重演《穆柯寨》接《穆天王》以示纪念。梅兰芳在此剧中扎大靠,戴翎子、狐尾,展现唱念、身段、把子等多种功法,融工架与做表于一体。剧情:杨宗保为取降龙木与穆桂英交战,被桂英所擒。桂英爱慕宗保,遂以身相许。
(三)寂守·《贵妃醉酒》
内心复杂的传统花衫戏,抒发爱恋挫折中的妒意、怨艾,在寂寞中苦守真情。这是梅兰芳1914年起终生打磨的一出从传统戏变为流派戏的精品,是梅兰芳一生演出最多的剧目之一。梅兰芳在此剧中精心设计了下腰、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和步法,把杨贵妃的强作矜持、借酒浇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剧情:唐明皇与杨贵妃相约赏花饮酒,贵妃设宴百花亭,而唐明皇却驾临西宫,杨贵妃气恼后借酒浇愁,倦极回宫。
(四)情殇·《霸王别姬》
充满悲壮之情的古装歌舞历史戏,描写生死绝境中仍要强颜欢笑劝慰爱人的大爱与坚贞。这是梅兰芳1922年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合作编演的,是中期至晚期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梅兰芳在此剧中运用了“面羽则喜、背羽则悲”的深度多面性表演,剑舞与音乐《夜深沉》相合堪称京剧珠玑。剧情:西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困于垓下,四面楚歌。虞姬与霸王饮酒舞剑后自刎,项羽与乌骓马诀别后亦自刎乌江。
(五)寄心·《洛神》
歌舞翩跹的古装歌舞神话戏,表达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和纵隔仙凡再续前缘的执念。这是梅兰芳自1923年首演起直至晚年的常演剧目,是他自称最喜欢的剧目之一,曾受到泰戈尔赋诗相赠。梅兰芳在此剧中洛川相会一场大段的西皮唱腔,配以蕴藉的文辞、优雅的曲牌、动人的舞蹈、华美的布景,神光离合,如梦似幻。剧情:曹植宿于洛川驿,入夜,有神女托梦,约明日赴洛川一会。植如约前往,果与化为洛神的甄妃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