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二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表示相应票价演出票已售完
剧情简介
南宋初年,南安太守杜宝,有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名唤丽娘。一日,杜丽娘背地和春香去后花园玩耍,对着明媚的春光,不禁感慨万端。
她春慵欲眠,梦见一个书生和她在牡丹亭畔的梅花树下幽会。此后,便念念不忘梦中情人,几番寻梦,伤感更增,抑郁成疾,不久去世。临死前,她命春香将一幅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并要死后葬在牡丹亭畔。
杜丽娘病逝后,一灵不昧,为寻访梦中才子,上下求索。后得花神、判官之助,许其还魂。三年后,岭南秀才柳梦梅游学至南安,投宿观中,偶游后园,拾得画像一轴,画中美女似曾相识,仿佛就是梦中幽会的那位小姐。他以一片痴情,连声呼唤。
杜丽娘找到柳梦梅,假称自己是邻家女子,倾诉自己的一片衷肠,柳梦梅喜出望外。人鬼幽媾,鸳梦成真。丽娘将实情相告,柳梦梅救得丽娘回生,二人成就了美满姻缘。
演职人员介绍
(多人饰演者以出场顺序排列)
杜丽娘——余 彬 张 莉 张洵澎
沈昳丽 梁谷音 罗晨雪
柳梦梅——胡维露 岳美缇 蔡正仁 黎 安
胡判官——吴 双
春 香——倪 泓
甄 氏——何燕萍
司 鼓——李 琪
司 笛——钱 寅
上海昆剧团简介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78年,首任团长俞振飞。现任团长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以保护和传承昆剧艺术为己任。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了《活捉》《太白醉写》《挡马》《花判》等近300出精品传统折子戏和《墙头马上》《牡丹亭》《长生殿》《邯郸梦》《烂柯山》《紫钗记》《南柯记》等整本大戏近60部。同时,剧团在致力于艺术继承的基础上有效推动新剧目的创作,原创、改编的《司马相如》《牡丹亭》《长生殿》《血手记》《班昭》《一片桃花红》《景阳钟》等剧广受国内外观众好评,被国家文化部、中国剧协、中国戏曲学会多次授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上海昆剧团拥有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方洋、计镇华、刘异龙、张洵澎、张铭荣、张静娴、岳美缇、梁谷音、蔡正仁,同时拥有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得主,上海市领军人才谷好好,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安,以及缪斌、吴双、沈昳丽、刘洁、倪泓、余彬、袁国良等中青年国家一级演员,以及胡刚、丁芸、侯哲、季云峰、赵磊、陈莉、孙敬华、罗晨雪、胡维露等一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先后共有9人10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殊荣。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第一流剧团、第一流演员、第一流剧目、第一流演出”。
上海昆剧团曾赴美、日、英、法、德、西班牙、丹麦、瑞典、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以精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为艺术追求,获得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享有盛誉。
上海昆剧团典藏版《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与《牡丹亭》的情缘极深。最早可以追朔到上昆的首任团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自他开始,便有了与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合作的电影《牡丹亭·游园惊梦》。
而后,在1957年,他与言慧珠合作了八折全剧《牡丹亭》,该剧由苏雪安执笔改编,并由“传”字辈老师和当时的昆大班学生担任主配。这就是后人称为“俞言版”的《牡丹亭》,也是建国后上海第一个整理改编的大型传统剧目,现已成为上昆的保留剧目。
建团之后,1982年,上昆改编演出了全本七场《牡丹亭》,由华文漪、岳美缇、计镇华等主演,首演于苏州开明剧场,并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地演出,也曾出访英国。1983年,上昆又改编演出了全本六场交响乐《牡丹亭》,由梁谷音、蔡正仁主演,首演于上海戏剧学院。
1998年,我们还排演过三天三夜、55折的全本《牡丹亭》,这也是迄今对原著的最全整理和展示,为《牡丹亭》的后续打造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珍贵的演出借鉴。
1999年,上昆再次改编演出《牡丹亭》,全剧分为上中下三本,由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沈昳丽等上昆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演绎,该剧荣获上海文艺创作优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奖。
回首这些经过,这些岁月,这些前辈的代际相传,上昆有太多经典的《牡丹亭》,太多经典的杜丽娘!从传承回归,将传统典藏——这样的思路,是让我们摒弃一切纷繁芜杂的外因,只将目光聚焦在最传统的戏曲的本质,看人、看戏、看阵容,用一种最“素面朝天”的方式,打造一台无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典藏版本。最终,我们决定反璞归真到原点,以俞言版为基础,以精品版为采撷,由蔡正仁、岳美缇、张静娴三位国宝级艺术家担纲艺术指导,由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为阵容,以一台典藏版《牡丹亭》呈现,去寻找你们心中最美的那个杜丽娘。
“昆三班”余彬的“游园”,“昆五班”张莉和“昆四班”胡维露的“惊梦”,“昆大班”老艺术家张洵澎老师的“寻梦”,“昆三班”沈昳丽的“写真”,“昆大班”老艺术家梁谷音老师的“离魂”,“昆三班”吴双、沈昳丽的“花判”,“昆大班”老艺术家岳美缇老师和蔡正仁老师的“拾画叫画”,“昆三班”黎安和“昆四班”罗晨雪的“幽媾、冥誓、婚走”。他们中,有多位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得主,可谓是囊括了上昆老中青各行当的翘楚,充分展示了上海昆剧团行当齐全、人才齐备的优势。
这样的一场融合了情谊、情缘、情感、情爱的《牡丹亭》,无疑将是最值得期待的。无可复制,无与伦比。必然成为当今戏曲文化界的一段旷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