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首届清华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开始前,艺术教育中心举办了“首届清华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座谈会”。座谈会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王凤生、张再兴,北京市教委学生活动中心副主任张京华、指挥家田晓宝、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作曲家甘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汉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旭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以明、唐志远,以及原北京市美育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原主任郑小筠等出席座谈会,以音乐节的成功举办为契机,交流、探讨大学艺术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赵洪
赵洪主任首先介绍了首届清华国际音乐节的整体策划理念和项目实施情况。音乐节期间共呈现10场极具艺术高度和国际性的音乐会,其中8场来自专业级乐团,开幕式和闭幕式则由清华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赵洪强调,音乐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普通学生艺术修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面向普通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艺术教育理念得到嘉宾们的一致认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瞿振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会长在讲话中谈到,清华大学作为综合型大学,一直以来是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标杆。此次,作为第一所举办国际水准音乐节的非艺术专业院校,令人惊喜,也代表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还对在场的美育专业委员会和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特别强调,一定要充分发挥各委员会的研究和指导职能,共同探讨综合型大学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学生培养的有效模式,为高等人才培养做贡献!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王凤生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王凤生强调,在当下必须将清华百余年的艺术教育传统发扬光大,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与科学教育相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特别指出面向普通学生开设艺术实践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议艺术实践类课程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张再兴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再兴谈到,场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新清华学堂的成功运营丰富了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和教育的形式,履行了美育育人、文化育人的职责。
北京市教委学生活动中心副主任 张京华
北京市教委学生活动中心副主任张京华高度赞扬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在北京市高校发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方针,效果显著。多年来,清华学子在历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以精彩的表现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京华认为,新清华学堂不仅是剧场,更是艺术课堂,五年来,用艺术熏陶、滋养学生,用服务呵护学生成长。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范竞马
清华国际音乐节开幕式暨“国风雅歌”赵元任音乐作品音乐会艺术总监、声乐指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回顾了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渊源,以及“国风雅歌工程”源起。雅歌,其核心是“雅”:基于中国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历史文化,通过文人内在世界的袒露和歌者返璞归真的咏唱,在诗性的歌唱中把汉语演唱提升到美学高度。他强调声音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化修养及人文关怀,鼓励清华学子去探索演唱背后的人文价值。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原主任 郑小筠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原主任郑小筠强调清华用百余年历史证明了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视艺术教育作为清华大学的优秀传统必须继续发扬光大。
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朱汉城
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汉城谈到,在历史上,音乐思维曾对科学发展产生过直接的重要影响,实践证明,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碰撞会带来创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和逻辑教育,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
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王旭晓
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旭晓表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美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军地位。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和以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提高了清华学子的审美和文化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生艺术团合唱队 张元
来自学生艺术团合唱队的博士研究生张元深情地说,通过与范竞马老师同台演唱,才真正理解,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达才是最美的歌声。
清唱社成员 江昊琛
来自清唱社的江昊琛同学,特别感谢艺术教育中心为普通学生提供如此专业绚丽的舞台,和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水平专业演出。
新清华学堂演出项目主管 杨淼
新清华学堂演出项目主管杨淼表示,清华国际音乐节真正实现了将艺术家、场馆和学生结合起来,是新清华学堂启用五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今后会继续努力,挖掘更多、更好的演出项目,使师生有更多机会感受、体验艺术之美!
座谈会在艺术教育工作者、艺术家、学生代表们的热情发言中结束。与会嘉宾一致对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新清华学堂作为校园文化设施在育人方面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新清华学堂启用五年来,一方面,使高水平的专业演出得以走进校园,对师生进行艺术熏陶,提升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为面向普通同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及艺术团排练演出提供了场地保障,使更多的同学能走上专业舞台,在艺术实践中提升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