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长约120分钟,无中场休息,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纸质票是唯一入场凭证,观演前请换取纸质演出票,凭票入场。
由中央戏剧学院杨占坤教授编剧、刘立滨教授导演的原创话剧《告别》即将开票!话剧《告别》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该剧于今年七月在北京的首轮演出大获成功。此次走进清华校园,将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校园专场演出。《告别》在忠实于原著内容内涵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两个层面,对礼教的压迫性及其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该剧具有现代派戏剧的特征,剧本聚焦现实行为举止所折射出的旧思想和主角试图推翻旧世界的自我意识碰撞,由外而内的对人性和人类社会进行更广泛意义的思考。
剧情简介
第一幕:在一间江南旧式士大夫家庭的客厅里,因为“我”的失疯,周围的人们试图用各种手段施以“拯救”。母亲请来周嫂想通过保媒成婚“冲喜”除病。周嫂贪图钱财,只是应付了事,遭至母亲怨恨。后又烧衣服、喝灵符、请道士做法均不见效。便以功名、前程相诱,以生死相逼,企图将启蒙之“我”扼杀,无果。其间,人们对“我”疯病的讥笑,“家人”对下人的冷漠残忍,也尽显“吃人”本相。最终,母亲和大哥请来赵贵翁商议,决心将“我”“火焚”消灾。
第二幕:与第一幕相同的戏剧时间里,展现“我”的精神世界。启蒙思想涌动的“我”虽囚于屋内,却掀起意识的狂潮。面对赵贵翁、周嫂、大哥、何郎中、陈老五等周遭浸染旧礼教、旧思想的人们对“我”的讨伐,“我”与之产生猛烈的思想交锋。在众人的凶恶中,“我”愈发感受到常人眼中的不同世界,抨击这个“吃人”的残忍世界。在坚决反击中,“我”对旧思想和人性欲望之恶深刻反思,并发出“人要成为人”的呼号。
剧目亮点
1. 经典IP现代表达
鲁迅《狂人日记》突破性改编,以“心理现实主义”将“吃人”母题转化为对现代精神困境的叩问,实现百年经典与当代观众的跨时空对话。
2. 先锋叙事舞台实验
采用“双向平行空间”结构,通过舞美艺术、多媒体投影构建视觉冲突,具象化“枷锁与觉醒”的主题。
3. 角色双重性深度解构
聚焦人物的矛盾身份--既是封建礼教受害者又是执行者,以剧中情节揭露传统家庭中“爱与压迫”的荒诞共生。
4. 学院派美学创新实践
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团队主创,融合写意美学与先锋技法,通过肢体程式与舞美符号,实现学术性与舞台张力的统一。
演职人员
出品人:郝戎
艺术总监:孙大庆
原著:鲁迅
编剧:杨占坤
导演:刘立滨
制作人:刘媛君
舞台设计:杨君韬
灯光设计:曲明
服装设计:武阳
化装设计:王婷
舞台造型体现:冯博
舞台技术:刘峰
影像设计:张萌
作曲:王子涵
音响设计:杜思亮
执行制作:江丹、焦雨萌
项目统筹:杨梦洁
舞台设计助理:陈治彤
灯光设计助理:袁嘉欣、沈小雅
服装设计助理:吴雨楠
化装:梁健、张新宇、韩雅宁
影像设计助理:孙雨辰、刘子烨、赵艺洁
音响设计助理:王子涵、陈晓雨
行政总监:胡文玲、周毅
舞台技术经理:陈稳、范爱众
舞美制作经理:刘明昊
舞台技术统筹:胡志红
舞美制作统筹:赵小月、范萍、陈诚、丁文静
服装制作统筹:谢婧然、王梦曦
宣传及票务统筹:房草馨、果海霞
演出场务经理:果海霞
舞台监督:廖芮一、王琳嘉、黄诗睿
张笑盈、晋凌岳
宣传及票务:康民泽
平面设计:杨若彤、黄露露
灯光技术:胡志红、郭元伟、张振
梁彭泽、张宏达、王猛
影像技术:宋志鹏、杨帅
舞台机械:杨帅、张宏达
灯光操作:袁嘉欣、沈小雅
音响操作:王子涵、陈晓雨
多媒体制作/操作:刘子烨、孙雨辰、赵艺洁
舞美制作:陆正友、杨如葵、杨洪坤、杨光臣
黄汝虎、张石亮、郝志彬
服装制作:韩建光、李淼、何晴
剧照摄影:吴国庆、塔苏
摄制统筹:石璐
导播:高书军
摄像:杨博怀、刘旭、贾若祎
录音:李大千
视频技术:杨博怀
剪辑:赵鑫
音频制作:李大千
先导片制作:皮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