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古典系列——你可见过一朵白色百合花盛开的样子? 鲁特琴与女高音专场音乐会

分享到:0
  • 2025年11月20日(周四)19:00
  • 40/60/120/200/280元
    *前两排为40元学生特惠区
    *100元以上票价校内师生专享八折优惠,校友享九折优惠
  • 特惠票区:2025年10月25日(周六)13:00
    其它票区:2025年10月25日(周六)16:00
  • 蒙民伟音乐厅
  • 售票中
  • 演出时长约80分钟,无中场休息,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纸质票是唯一入场凭证,观演前请换取纸质演出票,凭票入场。

以诗为引,以琴为媒,

重返文艺复兴的声景现场

当托马斯·莫雷在歌中轻问:

“你可见过一朵白色百合花盛开的样子?”

我们仿佛听见一个时代的心跳——

那是伊丽莎白一世的“黄金时代”,

莎士比亚的台词在剧院回响,

而鲁特琴——文艺复兴时期的“灵魂乐器”,

在泪水中奏出英伦的忧郁与深情。


一场诗乐之旅

本场演出以「音乐+讲述」交织的形式展开,

由鲁特琴演奏家张洛菩与

女高音张佳宁联袂呈现。

在琴声与歌声之间,我们将慢慢了解:

鲁特琴如何从贵族书斋走向民间心灵,

成为伊丽莎白时代的情感载体与文化符号;

约翰·道兰——这位“英伦忧郁的声音诗人”,

如何以一曲《泪之帕凡》征服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的“一曲多词”,

又怎样与当代流行音乐遥相呼应。


关于鲁特琴

鲁特琴,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之王”,

既是贵族修养的象征,也是诗与歌的亲密伴侣。

其温暖而朦胧的音色,

曾被莎士比亚称为

“精神的食粮,爱情的伴奏”

在这场音乐会中,

你不仅将听到它如泪滴落的低语,

也将理解它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情感容器。


艺术家简介


张洛菩

张洛菩是首位在欧洲获得鲁特琴专业硕士学位并活跃于欧美职业舞台的中国音乐家。他擅长演奏文艺复兴、巴洛克及古典时期的鲁特琴曲目,其演奏风格细腻、诗意,广受国际评论界好评。作为独奏家与室内乐演奏者,他曾在欧洲、亚洲、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音乐会。

他曾受邀参加多个国际知名音乐节,包括哈勒亨德尔音乐节(Händel-Festspiele Halle)、莱比锡巴赫音乐节(Bachfest Leipzig)、沙夫豪森巴赫音乐节(Bachfest Schaffhausen)、柏林艺术歌曲节(Berlied Festival)、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İstanbul Müzik Festivali)、上海巴洛克音乐节(Shanghai Baroque Festival)、上海MISA音乐节(Music in the Summer Air,Shanghai)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Beijing Music Festival)。此外,他还曾登台柏林爱乐音乐厅(Berliner Philharmonie)、德意志歌剧院(Deutsche Oper Berlin)等世界一流音乐殿堂。

张洛菩与欧洲知名古乐团体保持长期紧密地合作关系,包括柏林古乐团(Akademie für Alte Musik Berlin)、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乐团(Berliner Barock Solisten)、鲁特集团(Lautten Compagney)、柏林声乐学院(Singakademie zu Berlin)及爱尔兰歌剧公司(Opera Collective Ireland)以及国际著名作曲家谭盾、Wim Henderickx等。

除演奏事业外,张洛菩亦活跃于学术与写作领域。作为音乐撰稿人,他在《三联・爱乐》等媒体上发表多篇关于鲁特琴与欧洲早期音乐的文章,并于三联・中读开设有声课程。他还致力于音乐文献的翻译与普及,推动欧洲早期音乐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近年来,他通过微信公众号《西来锦瑟》以及同名视频号、小红书频道分享演奏视频、唱片资料,逐渐建立起具有个人风格的传播平台。

在教学方面,他教授古典吉他、鲁特琴的演奏与理论课程,曾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办大师班,并受邀在哈佛大学人文学院CAMLab开展主题讲座。

他前后就读且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音乐学院(Akademie für Tonkunst Darmstadt),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纽伦堡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Nürnberg)及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Den Haag)。


张佳宁

青年女高音,上海音乐学院与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双硕士,师从卞敬祖教授,王凯蔚教授,Nikki Li Hartliep,Kenneth Cooper, Steven Eldredge, William Tracy。

她曾被美国古典音乐杂志《Opera News》评论“在[她的]角色中尤为感人……歌声细腻动人,表演敏锐而富有临场感”。曾是传奇巴洛克羽管键琴大师Dr. Kenneth Cooper的学生以及他的巴洛克团体成员。在纽约乐团Musica Viva NY常任独唱演员;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合作艺术家;与其合作的还有纽约Hudson Chorale,恰空古乐团,上海国际合唱联盟等等。

歌剧角色包括与天津茱莉亚学院合作的歌剧《魔笛》(饰演帕米娜);与曼哈顿音乐学院合作的《迪多的仁慈》(饰演塞维利亚),《女人心》(饰演戴斯皮娜)等。

清唱剧担任独唱包括与Musica Viva NY出演巴赫“Magnificat”,布里顿“Ceremony of Carols”,伯恩斯坦“Chichester Psalm”等;与 Hudson Chorale出演海顿“Paukenmesse”和贝多芬“Mass in C”,与上海合唱联盟出演亨德尔“弥赛亚”和多部巴赫康塔塔。

她是巴洛克大师威廉·克里斯蒂Les Arts Florissant音乐节2020年全球选拔美洲赛区5位入围者之一。目前活跃于国内外音乐会舞台,致力于推广早期音乐与现代声乐作品的融合。


演出曲目


约翰·道兰

John Dowland (1563-1626) 

前奏曲 

Preludium

泪之帕凡舞曲

Lachrimae Pavan

且让那忧愁休憩片刻(歌曲)

Rest awhile, your cruel cares

约翰·史密斯爵士的阿拉曼舞曲

Sir John Smith, his Almain

來吧,沉沉地入睡吧(歌曲)

Come, Heavy Sleep

为至尊女王伊丽莎白谱写的加利亚德舞曲

The Most Sacred Queen Elizabeth, Her Galliard

去吧,水晶般的泪珠(歌曲)

Go crystal tears

幻想曲

A Fancy

来吧,甜如蜜的爱情(歌曲)

Come away, come sweet love


乔瓦尼·卡普斯伯格

Giovanni Kapsberger (1580-1651) 

琶音托卡塔

Toccata Arpeggiata


朱利奥·卡契尼

Giulio Caccini (1551-1618)

我美丽的阿玛丽莉(歌曲)

Amarilli mia bella


罗伯特·德·维希

Robert De Visée (1650-1725)

a小调前奏曲

Prélude la mineur


马可-安托万·夏绑提耶

Marc-Antoine Charpentier (1643-1704)

在泉水畔(歌曲)

Au bord d'une fontaine


贝勒洛方特·卡斯塔蒂

Bellerofonte Castaldi (1580-1649)

轻快的步履

Sgroppato passeggio


芭芭拉·斯特罗琦

Barbara Strozzi (1619-1677)

我的泪水(歌曲)

Lagrime mie 


亚历山德罗·皮齐尼尼

Alessandro Piccinini (1566-1638)

第13号托卡塔

Toccata XIII


托马斯·莫雷

Thomas Morley (1557-1602)

你可见过一朵白色百合花盛开的样子?(歌曲)

Have you seen but a white lily grow?


*演出曲目及顺序以现场实际为准


我们聆听的不仅是音乐,

是一个时代的情感质地,

是一种从未远去的、

百合花般盛开的忧郁与美。

诚邀您,与我们共赴这场

四百年前的声音诗会。

演出日历

购票指南

售票时间:

12:30—19:30 (周二不售票)

售票地点:

新清华学堂售票处(主楼西侧新清华学堂东南角)

咨询电话:

010 - 62781984

详细 >